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促進外資銀行更好發展 二維碼
16
發表時間:2019-10-16 00:10來源:司法部政府網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開放開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提出多項開放要求。隨后,金融監管部門陸續實施了一系列落實金融開放的舉措。 一、2018年以來的銀行業開放政策 我國金融開放的長遠目標,是實現準入前國民待遇,具體涉及到投資準入和業務準入兩個方面,2018年以來的諸多開放政策,主要也聚焦在這兩個領域。 在投資準入方面,放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投資范圍,放松對投資者的資質要求。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公布《關于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有關舉措》,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進一步擴大了外資金融機構股權投資的范圍。 為落實開放舉措,此次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外資銀行條例》),進一步取消了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外資法人銀行的10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取消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分行的20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此外,條例還放寬了中外合資銀行中方股東限制,取消中方唯一或者主要股東必須是金融機構的要求,為外資銀行股權投資提供了便利。 業務準入方面,擴大外資銀行業務范圍,并放松業務準入要求。主要包括:取消對外資銀行從事托管業務、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財務顧問、政府債券承銷等的審批要求;簡化支行審批、發行資本補充工具、高管資格審核等審批要求;有多家分行的外國銀行可由管理行授權其他分行使用其擁有的人民幣業務牌照和衍生品交易牌照;對外國銀行向中國境內分行撥付的營運資金最低限額要求采取合并計算。 為落實開放舉措,此次修改進一步擴大了外資銀行的業務范圍,在業務準入方面基本實現了與中資銀行相一致的國民待遇。 二、對外資銀行的影響 自2003年加入WTO 以來,我國銀行業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進展,從實踐來看,外資銀行的進入對我國銀行業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此次對外開放政策變化,正值全球經濟復蘇、銀行業經營業績不斷修復之際。對外開放政策的陸續出臺將進一步提升外資銀行在華發展信心,具體來看,外資銀行可能會采取如下策略: 1、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業務。充分發揮外資銀行全球金融服務能力和特定領域的競爭優勢,與中國整體的國家發展戰略相結合。 2、增持中資機構股份。此次對外開放政策的亮點之一是股權持有比例放開。政策落地后,外資銀行會考慮增持中資機構股份。從目前情況看,在外資銀行已經入股且持股比例較高的銀行中,一些估值偏低、成長性較好的城商行或農商行可能成為外資增資重點關注的目標。 3、加強與中資金融機構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與中資金融機構相比,外資機構對國內市場和當地企業的熟悉程度還不夠,而且缺乏足夠的客戶基礎,但是在海外拓展經驗、產品創新、業務綜合化發展、風險管控、組織管理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發展經驗和較強的競爭優勢。外資銀行可以通過強化與中資銀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來實現優勢互補、收益共享。 4、預計外資銀行進入的節奏仍將保持平穩。在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推出后,預計外資銀行會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市場的研究,對介入中國市場的時機和方式進行整體評估,并在進入節奏上繼續保持平穩漸進態勢。 三、銀行業開放進程中的監管制度建設 從未來看,我國銀行業的開放進程,將繼續兼顧效率與穩健,在有序擴大開放的同時,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 一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決策部署,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的原則,整體把控對外開放節奏的次序。 二是全面評估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程度及其可能的影響,針對不同類型銀行以及不同類型進入模式,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三是把握資本項目開放和銀行業開放的順序和節奏。在金融業開放過程中,要加強對外資金融機構跨境資金運作的監管,防止跨境資金頻繁運作造成的金融風險,穩妥推進資本項目和人民幣可自由兌換。 四是不斷加強監管制度建設,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使監管規則逐步與國際接軌。同時,強化外資母行與子行的風險隔離,確保金融體系穩定。 相關鏈接: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 公布《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 責任編輯: 朱劍 |